close

我在說話,請等一下你可能也有這樣的經驗,當你正在和別人說話,或是講電話時,小孩跑來跟你說:「媽媽,我要……」,大多數人立即的反應可能是:「等一下。」要孩子等待我們把話說完後,再來處理他的事,但是孩子通常都不願意等待,因此就會在身邊不停或不時的干擾,希望他的問題能優先獲得解決後,大人再繼續他們的對話。使大人覺得小孩此時的無理取鬧真是可惡,而且不斷打斷別人的說話是很不禮貌的事。    遇到這種情形時,很多家長在煩不勝煩的情形下,不是匆匆結束談話,就是當著人前斥責孩子的不是,讓雙方都感覺不愉快,第三者亦覺尷尬。然而,這種情形是否經常反複出現,並未因前次的經驗而獲得改善?孩子還是經常會有插嘴、打斷別人說話的情形?這可能因為家長只對孩子施以口頭告誡或禁止,「大人說話,不要插嘴。」或是「不要打斷別人的話,這是很沒有禮貌的事。」卻未針對問題、解決問題,因此不能滿足孩子的需要。    孩子的需要是什麼呢?以成人的眼光看起來可能只是些雞毛蒜皮,沒什麼了不起的事,如要你幫他拿個東西,哥哥搶了他的玩具,需要你去仲裁,想要你陪他玩,或也對你們的談話有興趣,因此不時插入他的意見,甚或只是要引起你的注意,暗示「你已經講太久了,不要忽略了我,該陪陪我了吧!」就大人的觀點而言,「這些小事等一下再做也不太遲,急什麼?」但在孩子的眼中,這就是了不得的事了。若以兒童的發展來看,他們的耐性本就有限,常是惟我獨尊,缺乏體諒他人的心,加上尚未具有時間的概念,因此不能等待,當需求未被滿足時,就會持續要求,直到順其意為止。    其實要孩子養成不插嘴、不打斷人話的習慣並不困難,只是需要耐心的教導、時時的提醒。不妨試試以下的建議﹕1、從孩子年幼時就多培養他們的基本能力,尤其是生活自理方面的能力,使他們能夠學著處理自己的事情,減少對大人的依賴。2、利用說故事或角色扮演的方式讓他體會被打擾、或說話被打斷時的不愉快,不能暢所欲言的感覺,因而產生同理心,當爸爸、媽媽和人說話時也儘量不要去打斷或有插嘴的情形。3、若要他等待,則要明確的告知他還要等多久,如「長針指到10的時候。」或定個鬧鐘的時間,讓他知道等候有時。再者,因孩子的耐性有限,要他等待的時間不宜設定太久,如一個小時,以免他們失去耐心。當然大人也要守時,說到做到,才易讓孩子產生信任感,願意等待。4、告知孩子為什麼插嘴、打斷別人說話是不禮貌的原因,也告知若有急事,一定要讓父母知道時應該用什麼禮貌用語暫時打斷談話,如「對不起,媽媽,我要……」。5、平時和孩子說話或孩子與其他人說話時也不要常打斷他的話,也不讓其他人插入話題、打斷話題,讓彼此都能順暢的說完,不受打攪。同時也學習到不隨便插入別人的話題、打斷別人的談話。6、培養孩子傾聽的能力,而不只是有我無人的表達,讓他知道每個人都有表達的機會,每個人也要有聽別人說話的修養。若有意見就要學習等待別人說完後再說,否則同時間的各自表述,只會使秩序混亂,誰也不知誰在說些什麼了。 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! .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b41455 的頭像
    bb41455

    舞蹈

    bb414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